后疫情时代人身险行业发展展望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时间:2023-07-11 09:04:23

□肖际家

2022年,在疫情对经济的持续影响下,国内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叠加市场营销拓展难度加大、居民消费意愿减弱、资本市场波动较大等因素影响,人身险行业发展承受了一定压力。2023年以来,我国防疫政策步入“保健康、防重症”阶段,人身险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2022年人身险行业发展回顾


【资料图】

2022年,人身险公司全年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21万亿元,同比增长2.78%。具体来看,2022年,人身险公司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45万亿元、0.71万亿元和0.05万亿元,分别占原保险保费收入的76.40%、22.04%和1.56%。出于避险心态,居民储蓄意愿增长,对储蓄类寿险产品需求有所回升,而对医疗、重疾等消费型险种产品需求走弱。此外,惠民保等普惠型保险凭借高保额、低保费的优势快速触达客户,对重疾险形成挤出效应,导致健康险产品占比下降。

渠道方面,个代渠道进入深度转型,银保渠道重回险企战略视野。数据显示,2022年,人身险公司个代渠道原保险保费收入1.75万亿元,同比减少1.07%,占比50.92%,较2021年同期下降1.88个百分点。银保渠道原保险保费收入1.27万亿元,同比增加8.13%,占比37.17%,较2021年同期提高1.90个百分点。在客户对保险产品认知加速提升的背景下,传统代理人渠道基于个人影响力进行销售的效用逐渐减弱。为弥补传统代理人的产能不足,险企一方面积极推动保险代理人改革;另一方面日益关注银行积累的大量中高净值客户,重新重视银保渠道,发展储蓄类寿险产品。在降息环境下,此类产品凭借逆周期优势、收益稳健获得部分消费者青睐。

资金运用方面,2022年末,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22.59万亿元,资金运用财务收益率为3.85%,综合收益率为1.83%。各险企投资回报主要受市场利率低位震荡以及资本市场大幅下跌影响,投资收益实现难度加大,投资业绩呈现一定分化,但不少人身险公司在第四季度抓住市场机会,取得不错的投资回报。

主要亚洲国家管控放开后人身险行业发展情况

新加坡从2021年6月起政策态度调整,提出“长期与病毒共存”计划,叠加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2020年低基数效应等因素,2021年二季度保险业强势复苏。从新单数量来看,新加坡保险业线上销售比例激增,保单主要为趸交产品,例如短期非分红储蓄产品、分红终身寿险等。

泰国从2020年开始由内向外分阶段实施解禁措施,并于2022年4月公布“四阶段放开”计划,其国内情况的稳定与宽松的政策刺激利好其保险业务,7-9月保险业新单保费同比连续3个月正增长,当季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销售渠道方面,泰国保险代理渠道与银保渠道占比多年来稳定在90%以上,疫情下,代理渠道增长较为缓慢,而银保渠道主要销售的投资类产品受到市场追捧,保费收入大幅增长。同时,保险业销售策略有所调整,更多的数字手段得以运用。

日本自2022年3月底开始取消对内疫情限制措施,4月起人身险新单保费收入同比弱势修复,6月全面放开出入境限制,叠加国内出现第七波新冠疫情,拖累新单保费增速,9月随着感染人数过峰,新单保费收入环比回正,10月新单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1.63%至4.69万亿日元,但仍低于2019年均值水平,较疫情前仍有修复空间。

韩国于2022年4月正式全面解除保持社交距离的防疫措施,同年7月人身险新单保费同比降幅收缩,随后8-10月新单保费同比持续正增长。渠道方面,韩国人身险行业也在线上渠道进行创新。以韩国头部人身险公司三星生命保险为例,其将传统面对面的保险销售留存转变为线上、非接触的方式,推出线上视频咨询、签约系统,并将数字化销售模式推广至所有产品的销售流程。

从总体来看,疫情使社会公众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促使保险公司扩展传统的经营模式,包括风险预测和防范服务。同时,这场疫情带来的数字化进程为保险公司提供了重要机遇,使其业务模式在信息技术、产品结构、业务流程和客户互动方面向更快、更大规模和更简洁化的方向转变。在获客方面,“混合销售方式”以强大的、精通数字技术的代理销售团队为基础,辅之以直销能力和所有数字与非数字分销渠道的全面连接,具有发展前景。

在这场疫情中,宏观环境因素对寿险业产生重大影响。例如,不少发达经济体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通货膨胀加剧,大幅减少了寿险公司未来固定支付的现值,对客户购买人寿保险产生了抑制作用,并导致退保率的上升。投资类产品较高的预定收益率也对险资运用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同时,因疫情产生的大量保险索赔纠纷和诉讼也让保险业达成共识,保险公司应更加严格地在保单中采用相同的、高标准的措辞,更清晰地说明其保障的具体范围,以避免理赔纠纷。此外,韩国与日本在放开后保险业边际改善但复苏势头较弱,主要受其人口逐年减少、老龄化加剧、消费者信心不足等长期存在的负面因素影响。

后疫情时代我国人身险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是产品需求仍然较弱。健康保障方面,与惠民保相比,当前人身险公司主流的长期重疾险产品面临低保障杠杆瓶颈和渠道困境,80后、90后新消费主力的消费习惯也与传统客户有所不同,长期重疾险需求不足。财富管理方面,当前满足客户理财需求的产品主要是理财型年金、增额终身寿险等,未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变化以及预定利率的下调,对寿险产品财富管理需求的可持续性亟待检验;养老传承方面,银行业和证券业也深度参与了养老金相关业务,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吸引力有限。

二是粗放经营扰乱市场秩序。部分险企为追求短期利润,集体涌入热门经营渠道,产品同质化加剧,还有部分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出现过度营销、销售诱导、理赔难等问题,损害消费者权益,如在银保渠道“火爆”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被中国精算师协会指出其主要功能是保险保障,且前期退保损失较大,并非“稳赚不赔”。

三是市场波动加大投资难度。利率中枢持续下行、债务违约或展期增加、权益市场波动加大等因素导致投资收益水平面临一定压力,特别是中小保险公司受保险业务转型、偿付能力制约和投研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投资收益增厚手段相对有限,与头部险企的投资绩效差异趋于明显。

四是数字化加速带来新兴风险。新冠疫情进一步激发了线上需求,为全面满足客户需要,多家险企已着手改变自身商业模式,融合传统产品和数字技术成果,实行更加高效的工作方式。数字化带来便利快捷体验的同时,数据滥用、隐私泄露、网络欺诈等新兴风险日益凸显。

未来展望与建议

一是深挖地方“蓝海”。险企特别是地方中小险企可关注一线城市以外其他城市的优势与需求。地方政府和地方金融企业有与地方险企合作发展的意愿,地方客户资源和经营渠道也可支撑地方险企成长。险企可立足于深耕地方资源、服务地区企业客户,根据可用资源明确目标、细分市场,寻找新的需求增长点,挖掘潜在红利。

二是厘清渠道与客户关系。银保渠道和个代渠道不是此消彼长的“跷跷板”关系,险企应改变重渠道、轻客户的局面,打通并融合各个渠道,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多渠道模式,实现一体化运营,把满足客户需求和保障客户利益放在首位,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三是实行稳健的投资策略。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负债属性的资金,需从跨周期的视角顺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做好资产负债匹配,并重点在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布局,在支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的同时获取长期稳定回报。

四是积极应对科技风险。加快人才建设,招募熟悉金融科技和保险业务的人才,构建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从管理和技术方面持续加强数字建设,包括建立数据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强化安全访问控制和全生命周期安全闭环管理,加强对外合作中的数据安全管理等。

(作者单位: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文章推荐

  • 后疫情时代人身险行业发展展望

    □肖际家2022年,在疫情对经济的持续影响下,国内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

  • “避暑、研学、康养”领跑暑期文旅市场

    “避暑、研学、康养”领跑暑期文旅市场

    工人日报 2023-07-11
  • 一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称向犹太人定居点发射火箭弹 以军正进一步调查

    以色列国防军发表声明称,经过在相关地点进行搜索,以军发现了两枚简易

    环球网 2023-07-11
  • 樊振东孙颖莎找回感觉,国乒包揽斯洛文尼亚站5项冠军

    北京时间7月10日,2023年WTT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球星挑战赛落下帷幕。

    扬子晚报 2023-07-11
  • 衡水购物(衡水购物卡回收)

    忙中偷闲逛了一下永旺超市,什么时候衡水也能有永旺、宜家这些大牌购物

    互联网 2023-07-11
  • X 关闭

  • 众测
  • more+

    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

      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  预计冬奥服务保障期运送运动员、技术官员、持票观众等20万人次  2月6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北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我和我的祖国》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我和我的祖国》  9岁小号手苦练悬臂吹响颂歌  2月4日晚,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9岁的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

      多名指挥家列曲目单 再由作曲家重新编曲 本报专访冬奥开幕式音乐总监赵麟  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

    “一墩难求” 冰墩墩引爆购买潮

    设计师:没想到冰墩墩成爆款一墩难求冰墩墩引爆购买潮 北京冬奥组委:会源源不断供货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近日引爆购买潮,导致一墩难求